Monday, February 21, 2011

MAYBANK 馬銀行次季賺11.25億

受到淨利息與貸款業務走高刺激,加上偏低呆賬撥備與印尼業務表現標青,推動馬來亞銀行(MAYBANK,1155,主板金融組)截至2010年12月31日止次季淨利繼續沖破10億令吉大關,成長13.26%至11億2千524萬8千令吉,前期為9億9千350萬2千令吉。

半年淨利增15%

首半年淨利也從18億7千530萬5千令吉走高14.82%,至21億5千336萬2千令吉。

至於次季營業額為51億8千863萬9千令吉,較前期46億7千133萬8千令吉成長11.07%;首半年營業額則從92億3千646萬4千令吉攀漲10.32%,至101億9千零56萬3千令吉。

派息28仙

該公司宣佈派發28仙須扣稅股息,其中4仙為淨現金,24仙為可選擇股息再投資。

馬銀行首席執行員拿督斯里阿都華希指出,由於所有業務營業額走高,加上偏低虧損撥備,促使整體業務表現亮眼。

總貸款成長12.5%

總貸款成長高達12.5%,按序為印尼貸款持續成長27.3%,國內回教銀行業務增長23.5%,新加坡業務成長17.8%,其他國際業務攀升20.9%,至於社區金融服務則為10.1%。

在貸款與證券成長推動下,促使首半年淨利息收入增長8.4%至35億9千萬令吉,惟淨利息賺幅從2.78%壓縮至2.70%;非利息收入也成長3.5%至19億9千萬令吉,主要推動力是投資與交易收入暴漲86.5%,傭金、服務費與收費成長4.7%,外匯收入增長4.9%,未兌現證券與衍生產品賺益成長11.6%。

在存款方面,上半年成長9.5%至2億4千810萬令吉,資產成長也走高12.4%至3億5千760萬令吉。

貸款虧損撥備減43.7%

貸款虧損撥備下滑43.7%至3億8千220萬令吉,主要是國內業務撥備下滑與偏高復甦率。至於經常開銷卻上升7.8%至31億3千610萬令吉,主要是偏高人事成本與一般開銷。

馬銀行次季貸款虧損覆蓋率從125.6%提高至131.8%,總呆賬率從2.79%下滑至2.47%。核心資本率和風險加權資本率分別為11.85%與14.21%。

馬銀行業績標青,午盤股價大起,一度揚升29仙至8令吉88仙,並以8令吉86仙作收,揚升27仙;作為重量級藍籌股,馬銀行的揚升,也帶領大市扭轉早盤下跌表現,綜指一度揚升9.53點至1527.09點,收市掛1525.85點,揚8.29點。
SUMMARY OF KEY FINANCIAL INFORMATION
31/12/2010

1Revenue
5,188,639
4,671,338
10,190,563
9,236,464
2Profit/(loss) before tax
1,562,020
1,399,954
2,966,365
2,556,169
3Profit/(loss) for the period
1,126,634
1,023,380
2,180,274
1,930,133
4Profit/(loss) attributable to ordinary equity holders of the parent
1,125,248
993,502
2,153,362
1,875,305
5Basic earnings/(loss) per share (Subunit)
15.72
14.04
30.25
26.50
6Proposed/Declared dividend per share (Subunit)
28.00
11.00
28.00
11.00

安利有信心維持成長 AMWAY

安利控股(AMWAY,6351,主板貿服組)今年預計推介7項新產品,放眼增設3至4間專賣店,並有信心維持成長動力。

該公司董事經理劉漢棋在品牌體驗中心推介禮後表示,公司去年推出6項新產品,今年則計劃推介7項新產品,其中包括美容及食物補充品。同時該公司現階段在國內擁有15間安利專賣店,目標是希望每年可增3至4間。

安利控股今日為品牌體驗中心舉行開幕儀式,該中心投資額為700萬令吉。他表示,設立此中心的目的在於讓經銷商能輕易向客戶介紹品牌。“現階段公司的核心經銷商人數為22萬1千人,其中60%屬35歲以下階層,我們放眼每年可取得5至10%成長。”

詢及未來計劃,劉漢棋透露,安利在大馬發展逾34年,為了確保其永續性,公司計劃招收更多年輕人加入經銷商行列,另外,公司將透過強化品牌宣傳以提高安利知名度。最後,則必須重視人力資本管理方面。

截至2010年12月31日,營業額從前期的6億6千390萬令吉,按年增長8.4%至7億1千940萬令吉。稅前盈利則為1億零910萬令吉,按年成長10.4%。他表示,根據公司現有策略、投資及反應,現財政年有信心維持單位數成長。

安利機構執行副總裁吉姆佩恩透露,去年,安利全球營業額按年成長9.5%至93億美元(約282億令吉),其中大馬位居第九。

鑑於考量科技發展改變直銷景觀,該機構計劃投資5億美元(約15億令吉)在全球科技資訊設施,以讓旗下經銷商更輕易使用科技便利。

Thursday, January 6, 2011

馬銀行42.6億全購金英

馬來亞銀行(MAYBANK, 1155, 主板金融組)終於出手進行有史以來最大的證券行併購案,宣佈以17億9千萬新元(42億6千萬令吉)全面收購新加坡第二大證券行金英控股(Kim Eng Holding),加速拓展東盟市場的野心。

共持44.6%股權成最大股東

馬來亞銀行去年開始放話有意拓展東盟市場,與最大對手聯昌集團(CIMB, 1023, 主板金融組)互別苗頭,原本是相中僑豐控股(OSK, 5053, 主板金融組)的東盟人脈,據知已經洽商中,結果最終宣佈的新娘不是“本地人”,而是獅城的金英控股,有點出乎意料之外。

馬銀行今日宣佈每股3.10新元向金英大股東台灣元大證券和金英主席黃天逸收購金英15.4% 與29.2%股權,共持股44.6%股權成為最大股東,由於觸動全面獻購,因此會展開全面獻購行動,全面收購金英控股餘下55.4%股權,將該公司下市並私有化,總收購價料達42億6千萬令吉。

暫停交易一天

配合這項企業計劃,馬來亞銀行週四暫停交易一天,明日復牌。該股在週三大舉衝破9令吉關卡,起24仙至9令吉零3仙。

金英控股也暫停交易,週三在新加坡交易所,起2.7%至2.7新元,過去一個月已取得逾47%漲幅。金英控股旗下金英證券(泰國)也要求暫停交易。

馬銀行發文告指出,收購價相等於金英控股截至去年9月30日的賬面值1.91倍,較暫停交易前最後掛價2.7新元溢價15%,一個月加權平均價2.42新元溢價28%。

根據新加坡併購條例,馬銀行必須在買賣協議前達成條件,以對未持有股權展開全面獻購。馬銀行預計總收購價料17億9千萬新元(約42億6千萬令吉)。

金英控股的另一股東日本三菱UFJ證券,未決定是否出售金英控股的股權,其持股水平與元大不相上下。

以上交易仍有待國家銀行與新加坡有關當局的批准。

分析員:擴大海外營收

隨馬銀行舉兵進軍巴基斯坦、越南與印尼市場,以抵銷大馬日益“擁擠”且成長放緩的金融市場,以上收購料進一步擴大馬銀行海外營業額。

達證券研究主管卡拉德認為,收購對馬銀行正面,因有望提高海外業務的滲透率。

Avenue投資的管理人也看好此舉,因馬銀行一直嘗試創造更強穩的區域步伐,這無疑是圓夢捷徑。

提供區域平台
壯大投資銀行

金英控股有望提供馬銀行立即平台,以在新加坡、泰國、印尼、菲律賓與越南等區域大展股票經紀業務“拳腳”,並壯大投資銀行的勢頭。

馬銀行指出,金英控股擁有區域平台,在不同市場具領航地位,為馬銀行帶來獨特機會。

“該交易符合馬銀行發展泛東盟金融服務平台策略,並加速建立區域投資銀行與股票平台。”

馬銀行主席丹斯里梅格表示,金英控股讓馬銀行現有的投資銀行與股票市場優勢更具吸引力,同時予馬銀行立即平台,以積極在東盟與其他地方打造全球批發銀行潛力。

“結合的協同作用意味馬銀行新年與長期在區域拓展事業的關鍵時刻,金英控股立刻助馬銀行一臂之力,以進軍泰國。”

馬來亞銀行總裁兼首席執行員拿督斯里阿都華希指出,該交易為馬銀行拓展投資銀行分行的里程碑,並解決東盟業務之間的鴻溝。

“金英控股在市場的領導地位,業務據點、產品與分銷潛能優越,加上馬銀行的商業銀行分行,將帶來大量的共同作用。”

另外,黃天逸仍將以首席執行員身份繼續領導金英控股。他表示,馬銀行強勁資產負債表與客戶關係支撐下,公司業務將更上一層樓。

併購風再颳
證券股逆流而上

馬銀行與金英控股的跨國“婚事”,讓證券行併購風捲土重來,對併購蠢蠢欲動的證券股在逆市中受寵若驚,之前傳言可能與馬銀行成婚的僑豐控股漲勢逼人,一度急升13仙至2令吉18仙。

儘管上演一段“新娘不是我”的情節,僑豐控股依然魅力未減,因傳言可能併購其他小證券行受追捧,漲勢延續至收市,全天揚1仙至2令吉15仙。

達企業(TA, 4898, 主板金融組)也因覬覦其他小證券行的風聲不脛而走,以全日最高85仙掛收,起6仙;益資利金融(ECM, 2143, 主板金融組)一度走高2.5仙到82.5仙,以起1仙至81仙收市。

其他盛傳被“虎視眈眈”的證券股也逆流而上,泛馬資本(PMCAP, 4871, 主板金融組)起1.5仙至13.5仙;奧林比亞工業(OLYMPIA, 3018, 主板貿服組)受惠於旗下志必得證券可能被併的消息,起2仙到30.5仙。

英沙士(INSAS, 3379, 主板金融組)與肯納格控股(KENANGA, 6483, 主板金融組)不甘示弱,各起1仙與2.5仙至58.5仙與77.5仙。

聯昌集團遭套利

然而,週三扶搖直上的聯昌集團(CIMB, 1023, 主板金融組)可能因地位受威脅,套利動搖下,一度滑落20仙至8令吉80仙,最後收在8令吉96仙,跌4仙。

創亞洲金融業交易紀錄

馬銀行一口氣大砸42億6千萬令吉拓展事業藍圖,可能創下亞洲金融、經紀與銀行業過去一年最大交易。

該交易也是續2005年,聯昌集團(CIMB, 1023, 主板金融組)以1億4千600萬美元(約4億4千857萬7千700令吉)收購新加坡證券公司吳氏控股(GK GOH)後,與新加坡證券領域相關的首項大型交易。

根據《彭博社》,過去12個月以來,亞洲共涉及83項金融與證券行收購,平均溢價為1.38%。當中最大交易為一家北京資產管理在去年7月,以10億8千萬美元(約33億1千824萬6千令吉)。

金英―獅城第二大證券行

金英控股於1972年創立,業務分布印尼、香港、泰國、美國、菲律賓、大馬等10國,市值為新加坡第二大證券行,也是泰國市佔率最大的外資證券行。

該公司在去年11月,收購成功集團(BJCORP, 3395, 主板貿服組)旗下英特太平洋證券的70%股權,惟未透露收購價,但這項業務價值達1億4千200萬令吉。

截至去年9月30日,金英控股的總資產與股東權益各達26億9千700萬與9億3千800萬新元。該公司去年首9個月盈利微挫31%至5千零20萬新元,銷售維持2億4千110萬新元。

據瞭解,金英控股早在12月17日流露與馬銀行洽談的風聲,自從脫售股票權的消息浮出台面後,金英控股市值已自12月中走高近3%,達12億6千萬美元(約38億7千128萬7千令吉)。